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及演化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69
作者
汪泽成
邹才能
陶士振
李军
王世谦
赵朝阳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研究院
[3] 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关键词
大巴山地区; 前陆盆地; 冲断带; 下沙溪庙组; 河流—三角洲沉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大量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 ,探讨了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始于燕山中幕 ,盆地演化经历了J1 J12 陆内坳陷湖盆阶段、J22 J3 前陆盆地阶段、K1 N盆地萎缩阶段以及喜马拉雅期最终定型阶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两套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 ,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 型为主。侏罗系发育大安寨段、凉高山组自生自储型和下沙溪庙组下生上储型 3套生储盖组合。有利勘探区带包括大巴山前冲断带、川北凹陷带和川中低隆起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汪泽成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 [2] 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鉴别标志
    陈发景
    汪新文
    [J]. 现代地质, 2004, (02) : 151 - 156
  • [3]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贾承造
    魏国齐
    李本亮
    肖安成
    冉启贵
    [J]. 石油学报, 2003, (02) : 13 - 17
  • [4] 从前陆盆地充填地层分析盆山耦合关系
    汪泽成
    刘和甫
    熊宝贤
    周海民
    [J]. 地球科学, 2001, (01) : 33 - 39
  • [5]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刘和甫
    汪泽成
    熊保贤
    李永林
    刘立群
    张建珍
    [J]. 地学前缘, 2000, (03) : 55 - 72
  • [6] 东秦岭造山带南缘北大巴山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
    何建坤
    卢华复
    朱斌
    [J]. 地质科学, 1999, (02) : 14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