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中的油气活动——以双洞背斜为例

被引:5
作者
马明侠 [1 ,2 ]
欧光习 [3 ]
张敏 [3 ]
文武 [1 ,2 ]
李林强 [3 ]
邱林飞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冀北坳陷; 双洞背斜; 中上元古界; 油气包裹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冀北坳陷双洞背斜为一被破坏了的古油藏:铁岭组灰岩中广泛分布的油苗、沥青和油气包裹体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规模的油气活动。灰岩中发育多期含油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说明本区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且每次构造运动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油气活动,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发生调整和破坏。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勘探的关键是有否好的盖层和保存条件,中-上元古界上覆地层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为勘探远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渤海湾盆地及周边的古生古储油气藏——以双洞背斜古油藏与刘其营、苏桥潜山油气藏为例 [J].
杨克绳 ;
党晓春 ;
戴福贵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3) :27-32
[2]   华北中上元古界烃源岩沉积环境及生烃潜力研究 [J].
王杰 ;
陈践发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1, (03) :27-33
[3]   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烃源岩特片及油苗、油源分析 [J].
刘宝泉 ;
秦建中 ;
李欣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1) :35-46
[4]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油苗的原生性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王铁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0, (02) :34-52
[5]  
Oil migration i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Roper Superbasin,Australia: evidence from oil inclusions and their geochemistries[J] . Herbert Volk,Adriana Dutkiewicz,Simon George,John Ridley.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