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水权的表达与实践——山西“滦池”的历史水权个案研究

被引:28
作者
张俊峰
机构
[1] 不详
[2]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前近代; 华北; 水权; 表达; 实践;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1626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水权具有分等级、不公平、不合理等特点,水权分配首先以村集体为基本单元。山西滦池泉域的历史水权个案表明,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围绕水权形成的社会舆论、道德观念和日常惯习,具有非正式地界定和保障村庄水权的功能,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安排,集体水权与私人水权共存其中,并不矛盾。随着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加深,乡村社会产生了重新界定水权的要求,原有的文化安排却由于拥有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为地方政府和村庄普遍接受,使前近代以来形成的水权分配格局持久维系。由于水权的不合理界定,致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利用效率极低,水利纠纷因而难以避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5+159 +15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