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升、降丹制剂引起汞吸收的临床观察

被引:10
作者
陈荣明
潘立群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红升丹,白降丹,毒性,汞;
D O I
10.14148/j.issn.1672-0482.1998.04.009
中图分类号
R285.6 [中药临床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进一步验证实验所得出的升、降丹药的安全用药剂量。方法:对31例外用红升丹及白降丹制剂的疮疡患者,在其用药前1天及用药1周后分别检测血汞浓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用药后患者的血汞浓度较用药前虽有明显升高,但血清ALT、BUN、Cr、LPO、SOD在用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亦未出现汞中毒症状。结论:成人较长时间外用升、降丹制剂,如果每日外用九一丹、五五丹、白降丹的剂量分别不超过1.00g、0.20g、0.07g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引用
收藏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白降丹对小鼠肾脏的毒性和机理探讨 [J].
陈荣明,许芝银 .
江苏中医, 1996, (06) :41-43
[2]   小鼠皮肤创面外用红升丹及其制剂对肾脏的毒性和机理初探 [J].
陈荣明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 (02) :73-75
[3]   血浆丙二醛含量的测定方法—改良的八木国夫法 [J].
齐凤菊 ;
周玫 ;
陈瑗 ;
孔华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6, (02) :152-154
[4]   升药(三仙丹)外用所引起之汞中毒 [J].
沈同戊 ;
肖协五 .
中医杂志, 1964, (11) :33-33
[5]  
最新临床检验手册[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廖二元, 1993
[6]  
中药大辞典[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新医学院 编, 1986
[7]  
工业毒理学实验方法[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工业毒理学实验方法》编写组,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