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构建与效能提升:地方治理现代化中的制度建设

被引:6
作者
陈朋 [1 ,2 ,3 ]
机构
[1] 南通市行政学院
[2] 南通市行政学院法政部
[3]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制度体系; 制度效能; 地方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D O I
10.13553/j.cnki.llygg.2016.02.016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它既是一个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治理主体积极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制度建设不仅有助于降低地方治理的成本与风险,而且还能形成合力继而提升治理水平。但是,制度建设并不仅仅是促进形成制度要素,而是要在完善制度要素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体系。基于此,从制度本身的内部结构出发,构建适合地方治理现代化需要的基础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体系架构是必备之举。制度体系建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制度本身,而是在于充分发挥它对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效能,因而,应通过在不损害制度体系的前提下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扩大制度效能的受益群体、引导政府树立制度思维、增强公众的制度意识等途径来提升制度效能。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信任:从流失到重构——兼论公共危机的一种新解释视角 [J].
陈朋 .
行政论坛, 2015, 22 (01) :18-23
[2]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J].
陈朋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6 (06) :29-35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前提与创新逻辑 [J].
张明军 ;
陈朋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5) :38-59+204
[4]   中国腐败治理的制度选择 [J].
燕继荣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12+4
[5]   “公正社会”取向的国家治理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J].
杨光斌 ;
舒卫方 .
行政论坛, 2013, 20 (01) :1-7
[6]   当代中国社会“官民矛盾”问题特征分析 [J].
吴忠民 .
教学与研究, 2012, (03) :13-21
[7]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理论与原则 [J].
欧阳景根 ;
李社增 .
浙江社会科学, 2007, (01) :78-82
[8]  
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黄冬娅;.公共管理研究.2006, 00
[9]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美)B.盖伊·彼得斯(B.GuyPeters)著;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李盛平等 译.华夏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