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6”华南特大暴雨灾害的综合诊断

被引:7
作者
李博 [1 ,2 ]
刘黎平 [2 ]
王改利 [2 ]
华灯鑫 [1 ]
陈超 [3 ]
黄翠银 [4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广东省气象台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关键词
涡旋;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华南暴雨; 高分辨资料; 综合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借助加密观测资料、雷达组网拼图资料、雷达风场反演资料以及模式模拟资料等,采用综合诊断方法集中研究2008年6月5~7日发生在广东和广西的特大暴雨.目的是探寻暴雨中尺度特征与发生机理,并将较高时空密度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用于综合诊断研究中,以有效构建暴雨发生物理模型的可行性探索.(1)此次暴雨是在独特的南支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耦合背景下,由涡旋及其东南象限频繁出现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共同导致;(2)不同于常见的影响华南的中纬度涡旋,此次涡旋来自低纬季风槽中,季风涌携带涡度、水汽、能量不断侵入涡旋东南侧并增强这里的西南风,致使此处汇集有利的物理要素并成为MCS频发的关键区,以水平散度项为主的动力因子对涡旋的形成及初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以潜热为主的热力因子则促使了涡旋向强盛期发展,涡旋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正反馈;(3)MCS体内存在西南气流与偏东气流,两支气流辐合并构成西南-东北向的带状对流云团,云团内部具有更细致的非对称流场结构,流场决定MCS呈现非对称的动热力结构特征、并导致强降雨发生于要素极值区;(4)MCS内强劲的?中尺度西南风速核促使不断积聚的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最终得到释放,对流降雨由此爆发,频繁生成于带状云团东北侧的更小尺度对流单体直接造成了暴雨中心的雨量峰值;(5)综合诊断方法可以在探索暴雨精细结构特征中发挥关键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10 / 14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过程概念模型的建立 [J].
林爱兰 ;
谷德军 ;
郑彬 ;
李春晖 .
热带气象学报, 2015, 31 (03) :289-299
[2]   对流层高度大气温度、湿度和气溶胶的拉曼激光雷达系统 [J].
王玉峰 ;
高飞 ;
朱承炫 ;
何廷尧 ;
华灯鑫 .
光学学报, 2015, 35 (03) :378-387
[3]   局地低矮地形对华南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J].
李博 ;
刘黎平 ;
赵思雄 ;
黄翠银 .
高原气象 , 2013, (06) :1638-1650
[4]   近年来灾害天气机理和预测研究的进展 [J].
赵思雄 ;
孙建华 .
大气科学, 2013, 37 (02) :297-312
[5]   2008年7月31日辽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J].
张健恺 ;
刘欣 ;
隆霄 ;
张文煜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1) :56-62+69
[6]   2010年梅雨期两类东移中尺度涡旋的对比研究 [J].
傅慎明 ;
于翡 ;
王东海 ;
夏茹娣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08) :1282-1300
[7]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J].
王东海 ;
夏茹娣 ;
刘英 .
气象学报, 2011, 69 (01) :137-148
[8]   2008年广东及周边海域暴雨期间强对流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J].
朱兴明 ;
郑永光 ;
郭丽娜 ;
陶祖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5) :784-792
[9]   2008年6月广西持续性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 [J].
陈业国 ;
农孟松 .
气象科学, 2010, 30 (02) :250-255
[10]   一类低涡切变型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J].
傅慎明 ;
赵思雄 ;
孙建华 ;
李万莉 .
大气科学 , 2010, (02) :2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