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低涡切变型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被引:30
作者
傅慎明 [1 ,2 ]
赵思雄 [1 ]
孙建华 [1 ]
李万莉 [2 ,3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6] 不详
关键词
云顶亮温; 西南涡; 华南前汛期; 季风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2008年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加密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对广西致洪暴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西南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和降水主要发生在低涡的中部及其东南方。中高纬切断低压和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500hPa短波槽沿高原东侧南下,诱导西南涡向东南移入广西,这种情况并不太常见,这是由于槽后冷空气活跃,但路径偏西。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影响,低槽与西南低涡移动缓慢。在移入广西前西南涡一度减弱,但由于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存在,季风槽为本次暴雨输送了充沛的水汽,致使西南涡再度加强,引发暴雨。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频繁,强度大,降水强,有大约11个中尺度雨团缓慢移动。桂林的探空资料表明,暴雨区中低层温度层结多为中性,这可能是对流混合的结果,西南涡过境后,低层风场有明显变化,大气抬升凝结高度显著降低,对流有效位能(CAPE)由于释放而降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类华南前汛期低涡切变型暴雨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5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1990—2004年西南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陈启智
    黄奕武
    王其伟
    谈哲敏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 633 - 642
  • [2]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
    李崇银
    潘静
    [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049 - 1058
  • [3] 2004年9月川渝大暴雨期间西南低涡结构及其环境场的分析
    赵思雄
    傅慎明
    [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059 - 1075
  • [4] Mesoscale Analysis of a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Hong Kong During a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J]. 赵思雄,贝耐芳,孙建华.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04)
  • [5] 一类华南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
    夏茹娣
    赵思雄
    孙建华
    [J]. 大气科学 , 2006, (05) : 988 - 1008
  • [6]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
    文莉娟
    程麟生
    左洪超
    吕世华
    [J]. 高原气象, 2006, (01) : 45 - 51
  • [7] 2003年7月3日梅雨锋切变线上的β-中尺度暴雨云团分析
    方宗义
    项续康
    方翔
    李小龙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 569 - 575
  • [8] 一次引发南亚大暴雨的季风低压结构、涡度与水汽收支分析
    孔期
    Ghulam Rasul
    赵思雄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 248 - 264
  • [9]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周玉淑
    高守亭
    邓国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5, (02) : 195 - 204
  • [10]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陈忠明
    闵文彬
    崔春光
    [J]. 高原气象, 2004, (S1)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