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1年黄河口营养盐变化及入海通量估算

被引:16
作者
廖巍 [1 ]
张龙军 [1 ]
陈洪涛 [2 ]
肖纯超 [1 ]
张雪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口; 营养盐; 月际变化; 入海通量;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13.01.012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更好地认识黄河向渤海的营养盐输送情况及其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验室监测数据,讨论了黄河口淡水端4a间的营养盐浓度月际变化,并用月均浓度占年均浓度比例的方法对2001—2011年营养盐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黄河口DIN的月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22.6~403.8μmol/L,NO3--N占DIN的比例约为94.3%,5月份浓度约为8月份的1.8倍。NH4+-N枯水期浓度约为丰水期的10倍。NO2--N浓度变化范围较大,约有1/4的月份超过7.14μmol/L。PO34--P普遍处于0.80μmol/L以下,秋、冬季高于春、夏季。SiO23--Si的月浓度基本在年均浓度上下浮动。2001—2011年黄河口DIN的年平均通量约为6.51×104 t/a,其中NO3--N约为5.76×104 t/a,NH4+-N约为0.80×104t/a,NO2--N约为0.108×104 t/a。PO34--P的年入海通量约为211.4t/a,SiO23--Si约为5.79×104 t/a。2005年以来DIN通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同期径流量的下降幅度,说明黄河向渤海输送的营养盐浓度呈现降低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02~2004年及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营养盐的变化特征.[D].王婷.中国海洋大学.2007, 02
[2]  
2004年夏季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各形态磷的研究.[D].孟春霞.中国海洋大学.2005, 08
[3]  
Dissolved nutrients in the Tweed Estuary; UK: inputs; distributions and effects of residence time.[J].R.J Uncles;P.E Frickers;C Harri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3,
[4]  
Nitrogen flux and sources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Basin.[J].Donald A. Goolsby;William A. Battaglin;Brent T. Aulenbach;Richard P. Hoope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0, 2
[5]   Nutrients, irradiance, and mixing as factors regulating primary production in coastal waters impacted by the Mississippi River plume [J].
Lohrenz, SE ;
Fahnenstiel, GL ;
Redalje, DG ;
Lang, GA ;
Dagg, MJ ;
Whitledge, TE ;
Dortch, Q .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1999, 19 (09) :1113-1141
[6]   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及其入海通量研究 [J].
张晓晓 ;
姚庆祯 ;
陈洪涛 ;
米铁柱 ;
谭加强 ;
于志刚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7) :82-88
[7]   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及解决方法 [J].
宋余凤 ;
杨宝圣 .
科学养鱼, 2010, (07) :16-16
[8]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溶解无机氮的分布变化特征 [J].
潘胜军 ;
沈志良 .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29 (02) :205-211+237
[9]  
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营养盐变化规律的影响.[J].姚庆祯;于志刚;王婷;陈洪涛;米铁柱;.环境科学.2009, 12
[10]   黄河口生物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在河海划界中的应用 [J].
陈友媛 ;
高丽 ;
杨应斌 ;
贾永刚 ;
高振会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647-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