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盆气-成岩圈闭: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为例

被引:14
作者
张刘平 [1 ]
罗晓容 [1 ]
马新华 [2 ]
陈孟晋 [2 ]
武明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天然气; 深盆气; 储层; 成岩圈闭;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的上倾部位,不存在构造、地层和沉积岩性圈闭条件.应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包裹体均一温度、拉曼光谱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成岩作用的历史,揭示出三期地质流体的活动,分别发生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期,并发现圈闭的形成明显受成岩作用影响.在第一和第二期流体作用期间,酸性流体进入了储层,引起溶蚀和胶结作用,储层的孔渗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此后盆地的再次沉降引起的再压实作用使得储层致密化.到早白垩世末期,盆地内古生界主力气源岩进入大规模生排期,气田上倾部位的气水过渡带内胶结作用继续进行,进一步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榆林气田的成藏机理因此发生了从深盆气到成岩圈闭的转换,有利于较长时间地保留天然气.
引用
收藏
页码:679 / 6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喻健 ;
杨飏 .
石油学报, 2006, (02) :43-47
[2]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J].
党犇 ;
赵虹 ;
付金华 ;
周立发 ;
张义楷 .
天然气工业, 2005, (07) :14-16+12
[3]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 [J].
杨华 ;
付金华 ;
魏新善 .
天然气工业, 2005, (04) :5-8+189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机理浅析 [J].
邢振辉 ;
程林松 ;
周新桂 ;
康毅力 ;
张林炎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1) :33-42
[5]   利用流体包裹体信息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天然气气藏气水界面的迁移过程 [J].
米敬奎 ;
肖贤明 ;
刘德汉 ;
李贤庆 ;
申家贵 .
科学通报, 2004, (04) :396-400
[6]   中国天然气资源研究 [J].
刘成林 ;
李景明 ;
李剑 ;
朱玉新 ;
王浩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1) :9-12+1
[7]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 [J].
宋岩 ;
陈孟晋 ;
秦胜飞 ;
仇明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8-11
[8]   中国深盆气勘探开发前景与对策 [J].
马新华 .
天然气工业, 2004, (01) :1-3+100
[9]   深益气藏形成的主控地质因素 [J].
张云峰 ;
卢双舫 ;
徐琴 ;
荐鹏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4) :5-8+116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裂缝体系特征 [J].
刘宝宪 ;
张军 ;
章贵松 ;
周立发 .
天然气工业, 2002, (06) :3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