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被引:87
作者
陈瑞银 [1 ]
罗晓容 [1 ]
陈占坤 [1 ]
喻健 [1 ]
杨飏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纪; 埋藏史; 地层对比; 剥蚀厚度; 掀斜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背景和勘探资料表明,盆地西部地区白垩系的声波时差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用泥岩压实趋势法估算三叠系及其以上地层剥蚀厚度缺乏普遍适用性。采用钻井分层资料“点连线、线线相交闭合”方式及以地层对比为主的方法对三叠纪以来4期地层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剥蚀量进行了恢复,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恢复结果表明,白垩纪末期为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期、中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这3期剥蚀事件相对较弱。自三叠纪以来,盆地表现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庆南地区中生界构造演化及勘探前景浅析 [J].
李江涛 .
天然气工业, 2001, (S1) :30-34+9
[2]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J].
罗静兰 ;
张成立 ;
阎世可 ;
武富礼 ;
李玉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2) :123-127+136
[3]   鄂尔多斯古构造应力场与中部大气田的联系 [J].
吴冲龙 ;
周江羽 ;
王根发 ;
周辉 ;
张琼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4) :9-17+92
[4]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综述 [J].
李伟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 (03)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 [J].
赵孟为 .
石油学报, 1996, (02) :15-23
[6]   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 [J].
刘世安,黄忠信,陈延,王琪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6, (01) :3-14
[7]   陕甘宁盆地延长组地下流体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 [J].
陈荷立 ;
刘勇 ;
宋国初 .
石油学报, 1990, (04) :8-16
[8]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杨俊杰著, 2002
[9]  
Compaction and Fluid Migration-- Practical Petroleum Geology. Magara K. Elsevier Oceanography Series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