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油藏成藏特征

被引:9
作者
许浩 [1 ]
张君峰 [2 ]
汤达祯 [1 ]
尹微 [3 ]
张文忠 [4 ]
陈晓智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新近系油藏; 成藏特征;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 花土沟油田;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花土沟油田新近系油藏中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类型、显微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将储层中烃类的注入划分为低温低盐度和高温高盐度两期。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研究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发生在上新世中期,主要是少量低熟烃类的注入;第二期烃类注入为大规模油气的注入,发生在上新世晚期,是现今油藏中烃类的主要来源。这一成藏过程经历时间短,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储集层流体包裹体 [J].
刘平 ;
夏斌 ;
唐在秋 ;
王晓光 ;
张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64-169+200
[2]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 [J].
谭秀成 ;
王振宇 ;
田景春 ;
曾伟 ;
夏吉文 ;
赵路子 ;
曹剑 .
石油学报, 2007, (03) :63-67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J].
刘震 ;
党玉琪 ;
李鹤永 ;
高先志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6+120
[4]   自生矿物序次是确定包裹体期次的根本依据 [J].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54-160
[5]   柴西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J].
李鹤永 ;
刘震 ;
党玉琪 ;
李潍莲 ;
梁全胜 ;
张永庶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37-43
[6]   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欧光习 ;
李林强 ;
孙玉梅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6, (01) :1-11
[7]   幕式成藏理论的提出及其勘探意义 [J].
赵靖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315-320+326
[8]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李纯泉 ;
陈红汉 ;
张希明 ;
陈汉林 .
石油学报, 2005, (01) :42-46
[9]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石油学报, 2004, (06) :38-43+47
[10]   川西地区有机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J].
许浩 ;
魏国齐 ;
汤达祯 ;
吴世祥 ;
邵先杰 .
现代地质, 2004, (03) :36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