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研究重点及其趋向

被引:35
作者
赵瑜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闻伦理; 算法; 大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0 [新闻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行为,在此背景下的新闻伦理研究处于哲学、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区域,其中广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狭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本体。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的核心是技术的道德主体地位辨析,而对此问题的回答则呈现极化趋势。分布式道德模型区分了道德问责和道德责任,提供了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新思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研究意在回应新技术背景下的新闻实践问题,信息茧房效应、后真相、算法偏见和被遗忘权引发学界广泛的讨论。问题的实质是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伦理期待的冲突。其后的研究需要更为细腻的技术问题逻辑描述,更具理论导向的新闻伦理本体研究和更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从而形成来自人文社科的话语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31]  
人工智能:机器歧视及应对之策[J]. 曹建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6(12)
[32]   美国和欧盟对网络空间“被遗忘权”的不同态度 [J].
李兵 ;
展江 .
新闻记者, 2016, (12) :63-70
[34]   个人隐私数据“二次使用”中的边界 [J].
顾理平 ;
杨苗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 (09) :75-86+128
[36]   新媒体传播中隐私权的价值之辨 [J].
路鹃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 38 (08) :164-165
[37]   “信息茧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破坏 [J].
胡婉婷 .
青年记者, 2016, (15) :26-27
[40]   机器人伦理的进路及其内涵 [J].
段伟文 .
科学与社会, 2015, 5 (02) :35-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