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赤眼蜂毒性与安全评价

被引:30
作者
吴长兴
王强
赵学平
吴声敢
陈丽萍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关键词
毒死蜱; 甲氰菊酯; 赤眼蜂; 毒性; 安全评价;
D O I
10.16820/j.cnki.1006-0413.2008.02.018
中图分类号
TQ450.26 [];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通过指形管药膜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赤眼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nubilale)预蛹期的LC50(24h)分别为7.38、25.0mg/L,毒死蜱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成蜂的LC50(24h)分别为0.477、1.87mg/L,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LC50(24h)分别为98.8、448mg/L。根据风险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的预蛹期都为极高风险性,毒死蜱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成蜂都为极高风险性,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成蜂为中等风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 [J].
高秀英 .
山西林业, 2006, (06) :38-39
[2]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分析 [J].
李锋 ;
刘晓娟 ;
王海英 ;
孙明岩 ;
秦志家 ;
于世大 ;
徐志平 .
杂粮作物, 2006, (04) :307-307
[3]   杀虫剂对赤眼蜂的影响 [J].
李元喜 .
中国生物防治, 2004, (02) :81-86
[4]   赤眼蜂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 [J].
冯斌 ;
吴建功 ;
王文玉 ;
李丽峰 ;
牛璇 .
山西林业科技, 2004, (01) :26-30
[5]   利用赤眼蜂携带HaNPV防治棉田害虫对天敌保护作用的研究 [J].
徐红革 ;
彭辉银 ;
白志强 ;
何太学 ;
郭俊 ;
赵金忠 .
农药, 2003, (11) :45-46
[6]   中国生物防治科技的发展及其动因初探 [J].
夏如冰 .
中国农史, 2002, (03) :28-37
[7]   深圳郊区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种类及消长动态 [J].
何余容 ;
庞雄飞 .
昆虫天敌, 2000, (01) :1-5
[8]   菊酯类杀虫剂对几种赤眼峰的毒力测定 [J].
杨崇珍,王兴林,张兴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