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态公益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41
作者
沈琪
张骏
朱锦茹
江波
葛滢
刘其霞
常杰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浙江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物种多样性; 植被恢复途径; 常绿阔叶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森林群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现状植被中分析了6种主要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格局,包括演替系列中的2种灌丛、松优势林、2种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结果表明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常分布在环境退化较严重(土层瘠薄)的生境中,其中灌木层主要由阳性的映山红、木、白栎等组成,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在其中偶见,因此推断其自然恢复为常绿林的速度慢;含常绿阔叶树较多的灌丛及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分布在土层较厚处,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的频度和重要值都较大,较容易自然恢复为常绿阔叶林。各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Shannon-Wiener、Simpson指数基本上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是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各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本研究显示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植被恢复途径有3条:(1)灌草丛→针叶林(松)→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2)灌草丛→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灌草丛→常绿阔叶林。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常绿阔叶林恢复可以不必经历松林阶段,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干预、补种常绿阔叶树可以加速常绿阔叶林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2131 / 21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演替研究在常绿阔叶林抚育和恢复上的应用 [J].
丁圣彦 ;
宋永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23-426
[2]   浙江天童山区灌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演替的关系 [J].
张光富 .
生物多样性, 2000, (03) :271-276
[3]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的群落生态学特征 [J].
丁圣彦 ;
宋永昌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02) :2-10+12
[4]   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消退的原因 [J].
丁圣彦 ;
宋永昌 .
植物学报, 1998, (08) :76-81
[5]   中国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 [J].
贺金生 ;
陈伟烈 ;
李凌浩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4) :16-24
[6]   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 [J].
贺金生 ;
陈伟烈 .
生态学报, 1997, (01) :93-101
[7]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J].
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 .
生态学报, 1995, (03) :268-277
[8]   建德山区的常绿阔叶林生态效益分析 [J].
王建国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5, (02) :112-119
[9]   浙江龙泉县住溪常绿阔叶林调查简报 [J].
何绍箕 ;
蔡壬侯 ;
洪利兴 ;
章绍尧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4, (03) :228-234
[10]   浙江省午潮山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学剖析 [J].
刘金林 ;
周秀佳 ;
顾詠洁 ;
周家骏 ;
郑富源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3, (01)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