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与中国鮡科鱼类系统发育

被引:16
作者
郭宪光
张耀光
何舜平
陈宜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重庆
[5] 武汉
关键词
鮡科; 鰋鮡鱼类; 线粒体16; SrRNA基因; 系统发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1 [动物演化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鮡科鱼类10属9种鰋鮡鱼类和6种非鰋鮡鱼类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 序列分析表明, 16S rRNA序列非配对区有A碱基偏倚性, 配对区有G碱基偏倚性. 在非配对区, 主要由于A→G转换引起转换大于颠换的偏倚, 且平均替代率几乎是配对区的2倍. 配对区和非配对区均没有替代饱和现象. 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Bayesian方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结果表明, 鮡科是一个单系群, 由(黑鮡属(魾属, 纹胸鮡属))与(褶鮡属+ 鰋鮡鱼类)两支构成. 鰋鮡鱼类可能不是一个单系群, 分子数据不支持褶鮡属与鰋鮡鱼类构成姐妹群关系. 褶鮡属与凿齿鮡属可能构成姐妹群关系. 鮡属不是一个单系, 与石爬鮡属和拟鰋属构成单系群. 前臀鮡可能是中华鮡的同物异名, 石爬鮡属可能只有一个有效种, 即青石爬鮡.
引用
收藏
页码:1371 / 13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石爬鮡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物种有效性研究 [J].
郭宪光 ;
张耀光 ;
何舜平 .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03) :260-268
[2]   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与青藏高原隆起 [J].
何德奎 ;
陈毅峰 ;
陈宜瑜 ;
陈自明 .
科学通报, 2003, (22) :2354-2362
[3]   东亚低等鲤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 [J].
何舜平 ;
陈宜瑜 ;
T. Nakajima .
科学通报, 2000, (21) :2297-2302
[4]   褶鮡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及二新种的记述 [J].
褚新洛 .
动物分类学报, 1982, (04) :428-437
[5]   鮡属和石爬鮡属的订正包括一新种的描述 [J].
褚新洛 .
动物学研究, 1981, (01) :25-29
[6]  
(鱼日女)鮡鱼类的系统分类及演化谱系,包括一新属和一新亚种的描述[J]. 褚新洛.动物分类学报. 1979
[7]  
中国动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褚新洛等编著, 1999
[8]   Phylogeny of hagfish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J].
Kuo, CH ;
Huang, S ;
Lee, SC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3, 28 (03) :448-457
[9]  
Mitochondrial DNA, morphology,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Antarctic icefishes (Notothenioidei: Channichthyidae)[J] . Thomas J Near,James J Pesavento,Chi-Hing C Cheng.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 2003 (1)
[10]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rate of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J].
Pesole, G ;
Gissi, C ;
De Chirico, A ;
Saccone, C .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99, 48 (04) :42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