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特低—超低渗透油藏递减规律

被引:12
作者
王建民 [1 ,2 ]
魏天存 [3 ]
魏文科 [4 ]
郭向东 [5 ]
迟静 [6 ]
杨杰 [6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北分公司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5]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天然气开发部
[6]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永宁采油厂
关键词
特低—超低渗透油藏; 递减规律;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1.02.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密切结合油田开发实际,综合运用动态分析、典型曲线拟合以及公式法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自然开采特征及递减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可大致划分为滚动建产、快速递减、减速递减、缓慢衰减等四个阶段.滚动建产阶段持续时间很短,油藏投产后2个月内即可实现最大产能;随后开发进入一个漫长的递减历程.递减初期为快速递减阶段,亦称指数递减阶段,历时约5个月,月均综合递减率5.8%;之后为减速递减阶段,亦称双曲递减阶段,历时约7个月,月均综合递减率3.7%;再后为缓慢衰减阶段,亦称调和递减阶段,历时70个月以上,月均综合递减率0.92%,折合年递减率为11%.缓慢衰减阶段几乎贯穿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始终,成为其开发历程中最主要的开发阶段,其递减率大致代表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综合递减率.滚动建产和快速递减阶段该油藏以溶解气驱动为主,减速递减阶段以弹性—溶解气混合驱动为主,缓慢衰减阶段以弹性驱动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长4+5储层砂岩成岩作用 [J].
严云奎 ;
于波 ;
崔智林 ;
杨虎 ;
刘宝平 ;
王泉波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3) :8-12
[2]   坳陷湖盆湖岸线的确定方法——以志丹地区延长组为例 [J].
杨克文 ;
庞军刚 ;
李文厚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3) :13-17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大中型油田形成条件与勘探策略 [J].
王建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45-149
[5]   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及水驱特征曲线 [J].
杨正明 ;
刘先贵 ;
孙长艳 ;
张盛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55-56+63
[6]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特殊规律──低渗透油田开发系列论文之一 [J].
李道品 ;
罗迪强 .
断块油气田, 1994, (04) :30-35
[7]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 [J].
胡文瑞,张世富,杨承宗,郑宝军,贾毅,杨世海,孙应民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1) :16-21
[8]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田开发.[M].王道富等; 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9]  
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进展.[M].赵文智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10]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M].方凌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