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典型植物水分来源分析

被引:11
作者
邓艳 [1 ,2 ]
蒋忠诚 [2 ]
李衍青 [2 ]
胡阳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石漠化; 水分利用策略; 水分来源; 稳定同位素; 岩溶; 优势灌木;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74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广西岩溶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的典型优势灌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氧和碳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势等,分析广西石漠化地区典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的加剧,植物叶片水势和?13C值呈降低的趋势,但并没有呈直线下降,且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植物的水势和碳同位素差异性均不显著。在轻度和中度石漠化环境下,灌木主要以吸收土壤水(>70%)为主;重度石漠化环境下,黄荆以夏季早期降雨储存在裂隙孔隙中的水(71.1%)为主要水源,而红背山麻杆则主要吸收土壤水(57.6%)和夏季早期降雨储存在裂隙孔隙中的水(42.4%)。土壤水是石漠化地区植物水分利用的重要来源,在重度石漠化环境下,植物对岩溶裂隙水的利用比例增大。为适应石漠化地区水分不足的现象,植物具有相似的水分利用策略:保持比较低的水势,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植物对不同水源的利用存在转移以适应石漠化环境的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416 / 4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热带岩溶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对于南方石漠化土地生态重建的启示 [J].
曹坤芳 ;
付培立 ;
陈亚军 ;
姜艳娟 ;
朱师丹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 44 (03) :238-247
[2]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J].
盛茂银 ;
刘洋 ;
熊康宁 .
生态学报, 2013, 33 (19) :6303-6313
[3]  
岩溶区不同根系地下生境类型白栎叶片δ13C值的变化[J]. 符裕红,黄宗胜,喻理飞.应用生态学报. 2012(11)
[4]   荔波喀斯特森林4种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J].
容丽 ;
王世杰 ;
俞国松 ;
邓晓琪 ;
冉景丞 .
林业科学, 2012, 48 (07) :14-22
[5]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常见灌木种叶片δ13C值特征[J]. 杜雪莲,王世杰,容丽.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6]   石灰岩地区连片出露石丛生境植物水分来源的季节性差异 [J].
聂云鹏 ;
陈洪松 ;
王克林 .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 (10) :1029-1037
[7]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菜豆树和红背山麻杆旱、雨季光合特性比较 [J].
邓彭艳 ;
陈洪松 ;
聂云鹏 ;
谭巍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8) :1498-1504
[8]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进展 [J].
王平元 ;
刘文杰 ;
李鹏菊 ;
李金涛 .
广西植物, 2010, 30 (01) :82-88
[9]   西双版纳石灰山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内几种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J].
李鹏菊 ;
刘文杰 ;
王平元 ;
李金涛 .
云南植物研究, 2008, (04) :496-504
[10]   不同地质背景下黄荆的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J].
余龙江 ;
刘彦 ;
李为 ;
项俊 ;
吴耿 ;
栗茂腾 .
生态环境, 2008, (03) :11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