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作用与沉积响应

被引:44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曾允孚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
关键词
盆山耦合; 沉积响应; 地层标识; 造山作用; 成盆作用; 走滑挤压盆地; 前陆盆地; 造山带;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0.02.011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大陆上最基本的两个构造单元 ,具有盆山转换和盆山耦合的地质特征。造山作用主要体现为逆冲作用和走滑作用 ,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所产生的构造负荷是前陆盆地生长的构造动力 ,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 ,形成可容空间 ,并提供物源 ,导致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垂直造山带方向的迁移 ;造山带走滑作用不仅控制造山带内走滑挤压盆地的形成 ,而且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平行造山带方向的迁移 ,以及盆地的抬升与侵蚀。沉积盆地地层记录是研究和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窗口 ,本文总结了利用沉积响应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不同尺度的地层标识 ,它们是 :盆地充填地层格架、不整合面、构造层序、粗碎屑楔状体、相及沉降中心的迁移、沉积物特征碎屑组分的变化、沉积物通量和沉积速率的增减、河流梯度、前缘隆起 ,以及放射性测量与裂变径迹年代测定。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一个韧性转换挤压带的变形分解作用——以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为例 [J].
张建新 ;
许志琴 ;
崔军文 .
地质论评, 1998, (04) :348-356
[2]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 [J].
陈智梁 ;
刘宇平 ;
赵济湘 ;
张选阳 ;
唐文清 ;
RobertW.King ;
B.ClarkBurchfiel ;
LeighH.Royden ;
沈凤 .
中国地质, 1998, (05) :32-35
[3]   论龙门山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J].
李勇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2) :3-5
[4]   滇西南景谷-镇沅地区早第三纪陆-陆碰撞期走滑挤压盆地 [J].
刘善印 ;
钟大赉 ;
吴根耀 .
地质科学 , 1998, (01) :2-9
[5]   盆山转换和当代盆地分析中的新问题 [J].
许效松 ;
徐强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2) :24-33
[6]   沿大型走滑断裂系的隆升 [J].
赵越,徐守礼,杨振宇 .
地质科学, 1996, (01)
[7]   走滑挤压盆地──以中晚三叠世下扬子沿江盆地为例 [J].
李培军,夏邦栋 .
地质科学, 1995, (02) :130-138
[8]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 [J].
李勇,曾允孚 ;
不详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 1995, (02) :1-10
[9]   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J].
李勇,曾允孚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4, (03) :46-55
[10]   试论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以成都盆地为例 [J].
李勇,曾允孚 .
矿物岩石, 1994, (01) :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