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小儿暴发性心肌炎(FMC)患儿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措施, 为小儿FMC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临床诊断FMC的7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 对患儿血清病原学、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cTnI)、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及治疗预后等指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查:以柯萨奇病毒B组(CBV)最常见(35.71%, 15/42例);心肌酶谱与cTnI:94.44%(51/54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其中74.07%(40/54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 而cTnI异常仅占31.11%(14/45例)。ECG:93.85% (61/65例)异常, 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多见。UCG:93.10%(27/29例)异常, 多表现为心脏扩大、室壁动度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治疗以综合、对症为主, 28例(40.00%, 28/70例)治愈, 33例(47.14%, 33/70例)死亡, 9例因自动放弃且失访而预后不详, 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愈率比未使用组高(P<0.05)。结论小儿FMC进展快, 病死率高, 病原学以CBV最常见, CK-MB升高是心肌炎的重要特征之一, ECG、UCG亦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早期综合使用糖皮质激素/IVIG及积极的抢救对症治疗, 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