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铜矿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27
作者
周家云 [1 ]
郑荣才 [2 ]
朱志敏 [1 ]
陈家彪 [1 ]
沈冰 [1 ]
李潇雨 [1 ]
罗丽萍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拉拉铜矿; 黄铁矿;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8.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床是我国著名大型富铜矿床,针对该矿床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拉拉铜矿经历了早期火山喷发成岩成矿和晚期变质成岩成矿作用。条带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于4.92~79.2之间,落入火山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分布具有Eu正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反映矿床具有伴随河口群火山喷流沉积成岩过程的同生沉积成矿作用。脉状矿石中的黄铁矿Co/Ni比值集中于1.10~3.45,落在热液成因黄铁矿区,稀土元素较河口群岩石及其他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稀土元素更加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含量变化范围更大,显著的负Eu异常,则又说明,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是伴随新元古代晋宁运动而发生的大规模的变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J].
孙燕 ;
舒晓兰 ;
肖渊甫 .
地球化学, 2006, (05) :553-559
[2]   江西金山金矿床含金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J].
毛光周 ;
华仁民 ;
高剑峰 ;
赵葵东 ;
龙光明 ;
陆慧娟 ;
姚军明 .
矿床地质, 2006, (04) :412-426
[3]   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 [J].
姜勇彪 ;
张世红 ;
吴怀春 ;
韩以贵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2) :127-135
[4]   ICP-MS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As、Cr、Ge、V等18种微量痕量元素的研究 [J].
刘亚轩 ;
张勤 ;
黄珍玉 ;
吴健玲 .
化学世界, 2006, (01) :16-20
[5]   湖南沃溪钨锑金建造矿床同生成因的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证据 [J].
顾雪祥 ;
刘建明 ;
Oskar Schulz ;
Franz Vavtar ;
郑明华 .
地质科学, 2004, (03) :424-439+415
[6]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J].
顾连兴 ;
胡文瑄 ;
倪培 ;
何金祥 ;
徐跃通 ;
陆建军 ;
林春明 ;
李伟强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4) :592-608
[7]   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钼稀土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泽琴 ;
王奖臻 ;
刘家军 ;
李朝阳 ;
杜安道 ;
刘玉平 ;
叶琳 .
地质找矿论丛, 2003, (01) :39-42
[8]   刘山岩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J].
韦昌山 ;
杨振强 ;
魏君奇 ;
付建明 ;
张业明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4) :41-46+53
[9]   低级变质岩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赣东北银山地区双桥山群为例 [J].
刘丛强 ;
凌其聪 .
岩石学报, 2002, (01) :100-108
[10]   四川拉拉铜矿床成因研究 [J].
陈根文 ;
夏斌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1)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