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有机碳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段华平
牛永志
卞新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水稻产量;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2.03.053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直播稻田在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SOC)和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SOC含量,耕作方式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SOC含量与水稻籽粒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712 9**,n=6),SOC含量与土壤全氮(TSN)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2=0.860 9**,n=43)。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增加,稳定直播稻田系统的生产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双赢。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轮耕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孙国峰 ;
徐尚起 ;
张海林 ;
陈阜 ;
肖小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18) :3776-3783
[2]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J].
王成己 ;
潘根兴 ;
田有国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64-2475
[3]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碳效应影响研究进展 [J].
张海林 ;
孙国峰 ;
陈继康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4275-4281
[4]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J].
李昌新 ;
黄山 ;
彭现宪 ;
黄欠如 ;
张卫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3) :606-611
[5]   长期保护性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张国盛 ;
K Y Chan ;
G D Li ;
D P Heenan .
生态学报, 2008, (06) :2722-2728
[6]   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作物碳同化与土壤碳固定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肥料长期试验为例 [J].
潘根兴 ;
周萍 ;
张旭辉 ;
李恋卿 ;
郑聚锋 ;
邱多生 ;
储秋华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04-3710
[7]   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平衡值确定及固碳潜力分析 [J].
李忠佩 ;
吴大付 .
土壤学报, 2006, (01) :46-52
[8]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J].
潘根兴 ;
赵其国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384-393
[9]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冯跃华 ;
邹应斌 ;
王淑红 ;
敖和军 .
作物研究, 2004, (03) :137-140
[10]  
Impacts of long-term and recently imposed tillage practices 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J] . X.M. Yang,C.F. Drury,W.D. Reynolds,C.S. Tan.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