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剪切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比研究

被引:15
作者
张学民
刁桂苓
束沛镒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 河北省地震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4] 石家庄市槐中中路号
[5] 北京市德外祁家豁子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S波; 速度结构; 波速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利用深源远震的纯S波波形拟合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的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 ,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榆林台站下方速度结构相当稳定 ,没有很明显的高低速层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 ,剪切波速度稳步升高 ;在该台下方 2 5km深处有一个厚度达 12km的层位 (VS=3 90km s) ,该层的波速度相对其东部同等深度处的波速度偏低 (VS ≥ 4 0 0km s)。鄂尔多斯地块东部边缘的地壳厚度都比榆林厚 ,而且呈现高、低速层相间结构 ,低速层明显增多 ,与块体内部比较一致的特征为下地壳是一个厚达 10km的速度较低的下地壳 (Vs=3 8km s) ,但埋深在 35km左右。另外反演得到了各个台站的P波速度结构 ,并对相应的波速比 (VP VS)进行了研究 ,发现位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榆林台波速比平均值仅为 1 6 8,上地壳波速比处在非常低的状态 (1 6 0左右 ) ,中下地壳一直到上地幔的波速比稳定在 1 73左右 ,反映介质均匀稳定 ,处于一种刚性状态 ;而鄂尔多斯块体东、南边缘的台站 ,都有几个波速比较高 (1 80左右 )的层位 ,其中东部边缘苛岚和离石地区的波速比平均值系统超过一般的弹性体波速比平均值 1 732 ,反映了边缘地区地壳活动相对比较活跃 ,介质层中可能有其他物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内蒙古地震研究.[M].曹刚主编;.地震出版社.2001,
[12]  
鄂尔多斯西缘与西南缘深部结构与构造.[M].李清河等著;.地震出版社.1999,
[1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丁国瑜主编;.地震出版社.1991,
[14]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15]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88,
[16]   层状介质中地震面波频散函数和体波广义反射系数的计算 [J].
李幼铭 ;
束沛镒 .
地球物理学报, 1982, (02) :130-139
[17]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结构 [J].
冯锐 ;
朱介寿 ;
丁韫玉 ;
陈国英 ;
何正勤 ;
杨树彬 ;
周海南 ;
孙克忠 .
地震学报, 1981, (04) :335-350
[18]   用瑞雷和乐夫面波羣速度确定我国地壳厚度 [J].
宋仲和 ;
谭承业 .
地球物理学报, 1965, (01) :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