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5年和1991~1993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比较

被引:16
作者
甘居利
贾晓平
林钦
蔡文贵
机构
[1] 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牡蛎; 六六六; 滴滴涕; 地理分布; 变化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于2003~2005年的每年春季,在广东沿岸10个海湾,每个海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成体30只,测定其中六六六(BHCs)和滴滴涕(DDTs)的含量。结果显示,2003~2005年近江牡蛎体中DDTs平均含量是68.7ng/g(干重),为1991~1993年的5.54倍。样品中DDTs年平均含量在2003~2005年快速增加,但在1991~1993年前是缓慢减少。2003~2005年DDE/DDTs含量比为12.8%39.1%,比12年前的45%55%明显更低。2003~2005年牡蛎样品中BHCs平均含量是3.27ng/g(干重),仅相当于1991~1993年的16%。样品中BHCs年平均含量在2003~2005年持续降低,降速比1991~1993年缓慢。2003~2005年γ-BHC/BHCs平均含量比为19.6%,低于12年前的26%。样品中BHCs、DDTs区域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粤东沿岸、珠江口、粤西沿岸/粤东沿岸、粤西沿岸、珠江口,与12年前的区域分布格局相同。本研究采集的牡蛎样品中,BHCs、DDTs含量范围分别是未检出1.21μg·kg-1和0.11~76.3μg·kg-1(湿重),均低于中国和欧美的最低残留限量(湿重)。
引用
收藏
页码:652 / 6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南海北部三种金线鱼属鱼类BHC,DDT残留研究 [J].
甘居利 ;
贾晓平 ;
李纯厚 ;
林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5) :95-101
[12]   浙江沿岸海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 [J].
王益鸣 ;
王晓华 ;
胡颢琰 ;
许贞平 ;
孙毅 .
东海海洋, 2005, (01) :54-64
[13]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及来源分析附视频 [J].
薛秀玲 ;
袁东星 ;
吴翠琴 ;
李秀珠 ;
罗冬莲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2) :40-42
[14]   研究海洋环境质量生物标准的意义及其内容 [J].
王初升 ;
许章程 ;
郑金树 ;
王明俊 ;
何进金 .
海洋环境科学, 1999, (03) :22-27
[15]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S]. 2001
[16]  
水产品安全性[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林洪主编, 2005
[17]  
南海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污染效应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贾晓平等著, 2004
[18]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features of organochlorine residues in bivalves from coastal areas of South Korea. Kim S K,Oh J R,Shim W J,et al. Marine Pollution . 2002
[19]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chlorinated pesticides in mussels from the Egyptian Red Sea coast. Azza Khaled,Ahmed El Nemr Tarek O. Said,Amany El-Sikaily and Aly M. A. Abd-Alla. Chemosphere . 2004
[20]  
Selecting chemical substances for the UN-ECE POP Protocol. D. Lerche E. van de Plassche A. Schwegler and F. Balk. Chemosphere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