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意识形态近四十年研究之反思——以意识形态性与非生产性为视点

被引:2
作者
刘方喜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意识形态性; 非生产性;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02 [文学的哲学基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的角度,可以反思有关文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艺术生产等问题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其基本经验是:坚持文艺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思想观念上不否认非意识形态性的同时要坚持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在发展方式上采用生产性方式的同时要重视文艺非生产性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技术正在锻造新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必将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坚持文艺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也将获得越来越坚实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3+155 +1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大机器工业体系”向“大数据物联网”范式转换:社会主义“全民共建共享”生产方式建构的重大战略机遇 [J].
刘方喜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10) :73-79+108
[2]   由“创客”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物联网时代社会主义“共建共享”主体建构进程 [J].
刘方喜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 (08) :30-36+92
[3]   “意识形态阶层”论:马克思文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拓展 [J].
刘方喜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 (04) :147-153
[4]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论争与反思 [J].
董学文 ;
陈诚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2) :1-5
[5]   艺术生产论与艺术反映论关系之辨析——兼与何国瑞教授商榷 [J].
朱立元 .
学术月刊, 1992, (08) :54-60+73
[6]   文艺和意识形态续谈——答陆梅林先生 [J].
李思孝 .
文艺争鸣, 1992, (03) :49-51
[7]   文艺和意识形态——兼评几种观点 [J].
李思孝 .
文学评论, 1991, (05) :76-85
[8]   观念形态的艺术——艺术意识形态论之二 [J].
陆梅林 .
文艺研究, 1990, (05) :4-14
[9]   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系 [J].
何国瑞 .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4) :94-99
[10]   关于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 [J].
吴元迈 .
文艺争鸣, 1987, (04)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