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体育课程以本来面目

被引:53
作者
贾齐
钟远金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北京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课程属性; 文化传承; 终身体育;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05.03.002
中图分类号
G807.0 [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几十年来真正左右我国现场体育课程基调的是国家统一制订的身体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在时间顺序上似乎出现在体育课程的末尾,但实际上它在课程操作整个过程中控制着具体的操作方式。对身体指标的追求不仅导致了对文化传承这一课程基本属性的违背乃至否定,其哲学基础因此也陷入了身心二元论的泥潭。在每学期不到40小时的运动时间这一条件下将身体评价指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之间划等号是违背科学的。而依据运动技能的高低评价学生的操作方式以及将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的获得落实在"使学生掌握到两项可以终身从事的运动技能(项目)"这一观点,同样反映出"体育课程是做什么的"这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前提处于非清晰状态,因为将体育课程与终身体育的关系落实在特定运动技能的获得这一直接对应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对终身体育的误读和背离。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运动学习: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身与心如何走向统一 [J].
贾齐 ;
李捷 .
体育与科学, 2003, (04) :36-39+48
[4]   论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双重性特征及实践性意义 [J].
贾 齐 ;
周田敬 ;
谭惜春 .
体育与科学, 2000, (04) :44-47
[5]   浅谈体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身体(运动)性认知 [J].
贾齐 .
体育与科学, 1998, (02) :9-11+8
[6]  
体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鲍冠文 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