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株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突变抑制浓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160
作者
罗燕萍 [1 ]
李琴春 [2 ]
叶丽艳 [1 ]
闫中强 [1 ]
梁新秀 [1 ]
王磊利 [1 ]
鞠红梅 [3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微生物科
[2] 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检验科
[3] 吉林油田总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防突变浓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 [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100706 ;
摘要
目的探讨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不同人群及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ECO)的防突变浓度(MPC)与最低抑菌浓度(MIC)、药物在血中的峰浓度(Cmax)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琼脂稀释法测定MPC,但接种细菌浓度>1010CFU/ml,计算MPC90。结果从正常人肠道分离出的菌株中,8.2%对莫西沙星中度敏感,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ECO对莫西沙星有23.3%中度敏感、2.3%耐药,而104株菌均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即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性低于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不同人群的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药物的MI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从患者中还是从正常人肠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值与MPC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按口服剂量使用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时,正常人肠道及临床患者无菌部位的大肠埃希菌分别有44.2%和29.5%、18.7%和10.7%的菌株将被选择出耐药突变菌;而当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时,正常人肠道及临床患者无菌部位的大肠埃希菌分别有9.3%和8.2%、6.2%和8.9%的菌株发生耐药突变。结论不同人群、不同部位的大肠埃希菌MIC和防突变浓度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不能由MIC推测MPC;正常人肠道和患者血液及腹水和胆汁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MPC、MPC9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42 / 22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 [J].
肖永红 ;
王进 ;
赵彩云 ;
高磊 ;
郑波 ;
薛峰 ;
李湘艳 ;
郝凤兰 ;
代表Mohnarin协作组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08) :1051-1056
[2]   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J].
李朝霞 ;
刘又宁 .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16) :1201-1205
[3]   环丙沙星使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 [J].
裴保香 ;
罗燕萍 ;
王睿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0) :1166-1168
[4]   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预防肺炎链球菌耐药的比较研究 [J].
王进 ;
肖永红 ;
刘健 ;
李耘 ;
杨维维 ;
关丽云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11) :41-44
[5]   Comparison of minimal inhibitory and mutant prevention drug concentrations of 4 fluoroquinolones against clinical isolates of methicillin-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J].
Metzler, K ;
Hansen, GM ;
Hedlin, P ;
Harding, E ;
Drlica, K ;
Blondeau, JM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04, 24 (02) :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