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精神世界的重建

被引:8
作者
张桂芳
秦关
机构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精神世界; 重建;
D O I
10.15894/j.cnki.cn11-3040/a.2017.02.027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在网络时代,世俗化社会借助着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不断加大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物化"渗透,使精神世界空泛化。网络文化交融使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价值乱象,乃至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植入人的精神空间,冲击人的传统价值观;网络碎片化的阅读导致思维模式的碎片化,使人出现"亚健康"精神状态。语言文字的表达异化、传统文化的部分基因突变、网络负面心理效应,动摇共同的价值认同。重建精神世界,必须强化网络超越意识和网络全球意识、升华网络哲学世界观、解构网络心理空间、建构精神世界的文化、语言、价值认同等三维网络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碎片化阅读风尚下的“全民阅读”文化建设探析 [J].
林茂 .
大众文艺, 2013, (18) :271-273
[2]   网络语言的流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 [J].
杨文华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5) :60-64
[3]   重建精神世界——自我内心和谐的研究 [J].
李永杰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 11 (04) :50-53
[4]   网络世界与精神世界 [J].
徐春霞 .
青年记者, 2009, (23) :106-107
[5]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的文化价值问题 [J].
黄力之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8 (03) :1-10
[6]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特色人文精神之培育 [J].
张桂芳 .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05) :260-261
[7]   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 [J].
邹诗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5) :54-63+206
[8]   网络“去中心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J].
段笑那 .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66-68
[9]   世俗社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 [J].
许纪霖 .
天涯, 2007, (01) :163-173
[10]   精神世界概念 [J].
张健 .
肇庆学院学报, 2004, (03)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