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与保护

被引:14
作者
邓贵平 [1 ,2 ]
颜磊 [3 ]
章小平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景观; 巢式分析; 九寨沟;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1.02.010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立足于景观尺度,基于RS和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巢式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讨论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最近30多年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圈层各类景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自保护区建立以来,林地、水域分别净增899.56 hm2、7.06 hm2,疏林/灌丛、草地分别减少440.52 hm2、970.60 hm2,耕地已全部实现退耕;而同期外围2个圈层的林地却分别减少9 012.23 hm2、25 975.28 hm2,水域减少16.89 hm2、0.83 hm2,建设用地增加376.58 hm2、1 340.35 hm2,草地增加4 883.18 hm2、56 462.11 hm2。在景观水平上,保护区破碎化程度最低,而多样性程度最高,但在类型水平上,保护区2007年的林地却仍然比1975年破碎。2.各种宏观政策,包括保护政策、旅游发展及其所引发的人类活动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而自然地理过程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冰雪/裸岩、水域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针对景观变化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保护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刘敏
    厉悦
    杨晓杰
    王蕾
    张志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 (05) : 157 - 162
  • [2]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曾涛
    邸雪颖
    于宏洲
    舒展
    杨光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04) : 52 - 58
  • [3] 旅游干扰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影响
    李永亮
    岳明
    杨永林
    薄乖民
    [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30 (04) : 786 - 794
  • [4]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以缙云山为例
    刘嘉丽
    张石棋
    宋红芳
    马伶燕
    杨治兵
    刘莉芳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4 (06) : 55 - 60
  • [5] 九寨沟保护区植被景观变化与生境破碎化研究
    郝云庆
    江洪
    王金锡
    金静
    马元丹
    [J]. 地理科学, 2009, 29 (06) : 886 - 892
  • [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马建章
    程鲲
    [J]. 生态学报, 2008, (06) : 2818 - 2827
  • [7] 广东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多尺度影响
    徐颂军
    邱彭华
    谢跟踪
    刘浩
    胡碧燕
    [J]. 生态学报, 2007, (10) : 4045 - 4056
  • [8] 风景名胜区泥石流治理模式: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为例
    崔鹏
    柳素清
    唐邦兴
    陈晓清
    [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3, (S1) : 1 - 9
  • [9]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1995—2000.[J].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张增祥;邓祥征.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3, 04
  • [10]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M].刘少英等; 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