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特点及估测

被引:22
作者
肖春波 [1 ]
王海 [2 ]
范凯峰 [3 ]
Xavier Becuwe [1 ,4 ]
韩玉洁 [5 ]
康宏樟 [1 ]
刘春江 [1 ,6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2] 上海市崇明县苗圃
[3] 上海市崇明县林业站
[4] Cranfield University
关键词
水杉人工林; 发育阶段; 碳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人工用材和城镇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生长速度快,种植广泛,水杉人工林在碳汇林经营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上海崇明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枯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树木生物量及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8、15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87.02、117.69和160.26t·hm-2;在8、15和30年生3个林分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3%、22.8%和41.0%,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88.8%、75.6%和57.1%。在8年生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碳储量(1.94t·hm-2)和枯落物层碳储量(3.19t·hm-2)占林分总碳储量比例最大,15年生和30年生水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近似相同(约为0.7t·hm-2),分别占总储量的0.6%和0.5%。在不同年龄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同一土壤深度层次,土壤碳含量高低顺序是30年>15年>8年,表明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在不同年龄水杉人工林林分中,土壤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0~20cm、20~40cm和40~60cm相邻层次之间碳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 [J].
杨洪晓 ;
吴波 ;
张金屯 ;
林德荣 ;
常顺利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72-177
[2]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3]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4]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5]   水杉人工林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J].
李志辉,何立新,周育平,周七昆 .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6, (02) :47-51
[6]   浙北平原水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J].
高智慧 ;
蒋国洪 ;
邢爱金 ;
俞铭荣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2, (01) :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