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中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被引:27
作者:
杨志奇
[1
]
杨春刚
[2
]
汤翠凤
[3
]
郭桂珍
[2
]
余腾琼
[3
]
张俊国
[2
]
曹桂兰
[1
]
阿新祥
[3
]
徐福荣
[3
]
张三元
[2
]
戴陆园
[3
]
韩龙植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聚类分析;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8.04.007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原产于中国18个省的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和台湾品种的结实率及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和迟钝的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的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品种的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的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的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的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性有密切的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的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485 / 491+496
+49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