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特征及其机制

被引:94
作者
秦伯强 [1 ]
杨桂军 [2 ]
马健荣 [1 ,3 ]
邓建明 [1 ]
李未 [1 ]
吴挺峰 [1 ]
刘丽贞 [1 ,4 ]
高光 [1 ]
朱广伟 [1 ]
张运林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3]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
[4] 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太湖; 蓝藻生长; 微囊藻细胞团; 水华暴发; 水动力; 概念性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水华是目前全世界普遍面临的水域生态环境问题.太湖是典型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其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暴发"常常呈现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变异与不稳定性.以往的研究,无论是国际上流行的光合作用调节的藻类细胞上浮与下沉,还是国内流行的蓝藻水华"暴发"四阶段理论,都无法很好地解释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空动态变化特性.本文基于对太湖多次的野外观测与模拟实验,提出了关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全新概念性解释.在蓝藻细胞生长阶段,营养盐、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较为显著,决定了蓝藻生物量的多少,为蓝藻水华"暴发"蓄积物质基础;在蓝藻水华暴发阶段,则主要受蓝藻细胞(团)浮力作用与水动力湍流作用的共同影响,决定了蓝藻水华出现后的规模、范围及位置.野外调查显示,在太湖这样的大型浅水湖泊,风浪作用条件下蓝藻细胞(团)在水柱中呈均匀分布;而当风浪消失后,蓝藻细胞(团)即迅速上浮形成水体表面可见的水华.蓝藻颗粒的上浮速度随着细胞团的增大而加快,适度的扰动促使蓝藻细胞团碰撞而形成更大的细胞团,更容易在水动力消失后快速上浮形成水华.湖流的辐合辐散是蓝藻水华上浮后形成可见的斑块形状、位置、漂移和聚集的决定因素.正是太湖地区风场高度多变与不稳定,才导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空分布呈现多变的动态特征.上述研究结果澄清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太湖蓝藻水华难以监测、无法防控的问题,为蓝藻水华监测、预测预警、防控及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59 / 7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氮磷对铜绿微囊藻群体形态的影响 [J].
周健 ;
杨桂军 ;
秦伯强 ;
张光生 ;
许慧萍 .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11) :1251-1257
[2]   角突网纹溞在太湖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 [J].
杨桂军 ;
秦伯强 ;
高光 ;
朱广伟 ;
成小英 .
湖泊科学, 2009, 21 (04) :495-501
[3]   基于卫星遥感的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认识 [J].
马荣华 ;
孔繁翔 ;
段洪涛 ;
张寿选 ;
孔维娟 ;
郝景燕 .
湖泊科学, 2008, (06) :687-694
[4]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5]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J].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2, (03) :193-202
[6]  
Cyanobacterial bloom management through 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in large shallow eutrophic Lake Taihu (China)[J] . Boqiang Qin,Wei Li,Guangwei Zhu,Yunlin Zhang,Tingfeng Wu,Guang Gao.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2015
[7]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acidic polysaccharides (dAPS) during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northern Lake Taihu [J].
Liu, Lizhen ;
Qin, Boqiang ;
Zhu, Guangwei ;
Zhang, Yunlin ;
Gao, Guang ;
Gong, Zhijun ;
Huang, Qi .
LIMNOLOGY, 2015, 16 (01) :21-29
[8]  
Earlier and warmer springs increase cyanobacterial ( Microcystis spp.) blooms in subtropical Lake Taihu, China[J] . Jianming Deng,Boqiang Qin,Hans W. Paerl,Yunlin Zhang,Jianrong Ma,Yuwei Chen.Freshw Biol . 2014 (5)
[9]  
Forecasting short‐term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Lake Taihu, China, using a coupled hydrodynamic–algal biomass model[J] . Wei Li,Boqiang Qin,Guangwei Zhu.Ecohydrol. . 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