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民法权利的外衣——“荣誉权”三思

被引:6
作者
姚明斌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荣誉; 荣誉权; 民法权利; 人格权; 身份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以荣誉及其本质为基础,可以将荣誉界定为特定的机构或团体依凭特定化或专业化的标准,通过特定程序,对自然人或法人作出的积极评价,并加以大概的类型化。在理论层面,所谓的"荣誉权"既非人格权亦非身份权,与传统民法权利体系并不相融,其独立地位不具有体系逻辑上的正当性。在实践层面,"荣誉权"的民法救济可能遭遇"超越公私法"的法理悖谬,荣誉利益的侵害救济应当依凭荣誉之类型化诉诸符合法理逻辑的多种法域保障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7+160 +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试论荣誉权在民法中的地位 [J].
王明革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8, (03) :116-118
[2]   荣誉权立法规制探究 [J].
张再芝 ;
谢丽萍 ;
单宝龙 ;
江雁飞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30-33
[3]   荣誉权质疑 [J].
唐启光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02) :31-35
[4]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J].
葛云松 .
比较法研究, 2002, (04) :22-34
[5]   论荣誉权 [J].
司马静 .
现代法学, 1992, (02) :36-38
[6]  
人格权:从传统走向现代.[M].李丽峰; 李岩;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7]  
民法.[M].王卫国;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8]  
人身权法论.[M].杨立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9]  
现行民法体系及其适用研究.[M].赵可星编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10]  
民法总论.[M].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