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豫西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1
作者
孙敬克
李友军
黄明
吴金芝
机构
[1] 河南城建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冬小麦; 产量;
D O I
10.15880/j.cnki.zsjj.2009.11.090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1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通过保护性耕作深松覆盖(ST)、少耕(RT)、免耕覆盖(NT)、传统耕作(CT)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在冬小麦产量比传统耕作高,其中ST>NT>ST>CT,ST、NT与CT差异性明显,RT与CT差异性不明显,显现了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1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金轲 ;
蔡典雄 ;
吕军杰 ;
张杰 ;
吴会军 ;
荣向农 ;
Donald Gabriels ;
Wouter Schiettecatte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5+49
[2]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付国占 ;
李潮海 ;
王俊忠 ;
王振林 ;
曹鸿鸣 ;
焦念元 ;
王小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1) :155-160
[3]   豫西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麦田水分动态及其生态效益 [J].
王育红 ;
姚宇卿 ;
吕军杰 ;
杨波 ;
檀尊社 ;
王海洋 .
西北农业学报, 2001, (04) :55-57
[4]   旱地表土耕作效应研究 [J].
李洪文 ;
陈君达 ;
高焕文 ;
王树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 (02) :13-18
[5]   麦秸覆盖节水增产机理探讨 [J].
赵印英 ;
王瑞芬 ;
刘威 .
山西水利科技, 1998, (03) :33-35
[6]   旱地自然免耕技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朱波,马志勤,张克婉 ;
不详 .
西南农业学报 , 1996, (03) :94-99
[7]   半干旱地区少免耕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J].
蔺海明,陈垣,李有忠,胡恒觉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1) :32-35+14
[8]   不同耕作方式机条播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J].
黄玉鸾 ;
张继林 ;
孙元敏 ;
陆桂玉 ;
潘汶 ;
韦绕生 .
江苏农业科学, 1991, (05) :5-8
[9]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耕作对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D]. 吴会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