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法检测黄芪和丹参对人乳腺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王蕾 [1 ]
张科伟 [1 ]
赵大伟 [2 ]
付士波 [3 ]
刘国津 [1 ]
石爱平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2] 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3]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实验室
关键词
乳腺成体干细胞; 黄芪; 丹参; 细胞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文献报道黄芪和丹参均可诱导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实验以乳腺癌患者乳腺再生为最终目的,通过MTT比色法分析不同剂量黄芪和丹参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乳腺成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对象:女性非家族性乳腺癌癌旁病理证实为正常的乳腺组织取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共24例,患者年龄29~45岁,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取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去除血管及脂肪,剪碎至1.0mm3块,组织块消化培养传代后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收集MUC-、ESA+标记的细胞,即乳腺成体干细胞,按1×108L-1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无血清培养48h后更换培养基,设立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黄芪注射液组分为25,50,100,200mL/L4个亚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分为12.5,25,50,100mL/L4个亚剂量;黄芪+丹参复合注射液组分为(25+12.5),(50+25),(100+50),(200+100)mL/L4个亚剂量。③实验评估:各组加入对应药物后培养72h,加入5g/LMTT溶液20μL,再加入二甲基亚砜振荡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分析乳腺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乳腺细胞形态观察:乳腺组织原代培养后形成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②乳腺干细胞增殖检测:黄芪注射液以50mL/L为界,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0.01),达200mL/L时产生抑制作用(P<0.05)。丹参注射液剂量在12.5~100mL/L范围内变动时,均能够促进乳腺成体干细胞的增殖(P>0.05)。黄芪与丹参复合注射液以(100+50)mL/L为界,复合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0.01),且复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独用药,当剂量达到(200+100)mL/L时产生抑制作用(P<0.05)。结论:丹参和小剂量黄芪均可提高体外分离培养的乳腺干细胞增殖能力,且两药低剂量联合使用促增殖作用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418 / 14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丹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J].
王勇 ;
陆长青 ;
王凡 .
解剖学杂志, 2007, (02) :207-210
[2]   黄芪甲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J].
冼绍祥 ;
杨忠奇 ;
汪朝晖 ;
李南夷 ;
赵立诚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01) :37-40
[3]   成人乳腺干细胞中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J].
石爱平 ;
许宁 ;
范志民 ;
张哲 ;
王广义 ;
王有德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07) :934-935
[4]   黄芪、三七促进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作用的研究 [J].
杨博华 ;
朱陵群 ;
张娟子 ;
牛福玲 ;
崔巍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22) :41-43
[5]   丹参诱导成年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研究 [J].
孟凡刚 ;
吴承远 ;
刘兆华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 (10) :49-51
[6]   黄芪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皮肤缺损 [J].
刘德伍 ;
胡翔 ;
刘德明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 (05) :16-18
[7]   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J].
项鹏 ;
夏文杰 ;
王连荣 ;
陈振光 ;
张丽蓉 ;
张秀明 ;
李艳 ;
李树浓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5) :321-324+401
[8]   骨髓腔内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J].
王继亮 ;
杨淑莲 ;
李达 ;
刘清池 ;
郑博荣 ;
刘海英 ;
关旭欧 ;
孙晓静 ;
王会鹏 ;
闫金玉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10) :8-10
[9]   黄芪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J].
祝晓玲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 (01) :25-28
[10]   The effect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on bone marrow cells [J].
Liu, Y. R. ;
Qu, S. X. ;
Maitz, M. F. ;
Tan, R. ;
Weng, J.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7, 111 (03) :57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