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法的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

被引:39
作者
丁陈建 [1 ,2 ]
汪吉林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采空区; 地基稳定性; 模糊评价; 神经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3 [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为了定量评价采空区地基的稳定性,提出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预测评价.以采煤工作面终采时间、沉降趋势、深厚比、构造复杂程度、上覆岩层强度、相对位置、"活化"因素等作为评价指标,将采空区稳定性等级从稳定至不稳定划分为4个稳定级别,中间层设8个神经元,建立了3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预留了8个评价单元用于检验.BP人工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收敛效果,训练后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采空区稳定性的预测评价结果正确,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估和规划设计等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 [J].
张长敏 ;
祁丽华 ;
慎乃齐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7-50
[2]   煤矿废弃采空区建筑场地稳定性研究 [J].
马金荣 ;
刘辉 ;
季翔 ;
徐桌 .
建筑科学, 2006, (04) :21-24+60
[3]   煤矿采空区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J].
汪吉林 ;
姜波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5, (02) :29-31+34
[4]   特大地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措施 [J].
任高峰 ;
王官宝 ;
石栓虎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5, (02) :22-25+118
[5]   采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 [J].
吴兆营 ;
薄景山 ;
杜国林 ;
刘德东 ;
刘红帅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2) :140-144
[6]   部分开采老采空区覆岩稳定性分析 [J].
郭广礼 ;
何国清 ;
崔曙光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3, (03) :70-73
[7]   数值计算在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J].
邱贤德 ;
黄木坤 ;
王心飞 ;
张栋志 ;
邓金灿 ;
任基林 ;
李建辉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 (04) :105-107+110
[8]   基于神经网络的采空塌陷预测 [J].
慎乃齐 ;
杨建伟 ;
郑惜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3) :42-44
[9]   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 [J].
滕永海 ;
张俊英 .
煤炭学报, 1997, (05) :58-62
[10]   老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研究 [J].
常江 .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5, (01)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