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两次冬季南支槽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23
作者
郭荣芬 [1 ,2 ]
高安生 [3 ]
杨素雨 [2 ]
机构
[1] 云南省气象台
[2]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3] 云南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
关键词
冬季; 南支槽; 强降水; 对比分析;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0.01.012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云南低纬高原2007年1月31日—2月1日和2008年1月26—27日的两次南支槽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南支槽降水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均不同,前者为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切变、冷锋共同影响,属典型的"槽潮"天气;后者无明显强冷空气配合,因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建立并长时间维持,新生南支槽东移补充、西南涡及静止锋的共同影响造成。物理机制上,湿位涡的CSI机制分析表明,两次过程均属于对称不稳定降水;在2007年的强降水过程中,θse密集带在地面锋区附近形成,冷暖气流形成次级垂直环流圈,导致强降水强降温并伴有大范围降雪的寒潮天气出现。后者无次级垂直环流圈形成,但有两个θse密集带锋区长久维持,滇中以西持续的上升气流不断增强且深厚,滇中以东中低层形成有弱的气流辐合带,故强降水以液体降水为主,降温不明显;两次强降水过程均有锋生,前者锋生是由切变增强西移,低层冷高压促使冷锋增强,后者锋生为东移西南涡与稳定持续的强劲西南风低空急流触发而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 [J].
张自银 ;
龚道溢 ;
郭栋 ;
何学兆 ;
雷杨娜 .
地理学报, 2008, (09) :899-912
[2]   渤海南部沿海冷流暴雪的中尺度特征 [J].
杨成芳 ;
李泽椿 ;
周兵 ;
陈优宽 ;
朱君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857-865
[3]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J].
吴海英 ;
曾明剑 ;
蒋义芳 ;
王卫芳 ;
王凌震 .
气象科学, 2007, (02) :208-213
[4]   2000年以来云南4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张腾飞 ;
鲁亚斌 ;
张杰 ;
普贵明 ;
周国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1) :64-72
[5]   2003年春季江淮一次暴雪过程的模拟研究 [J].
杨柳 ;
苗春生 ;
寿绍文 ;
黎中菊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3) :379-384
[6]   “2003.3”辽宁暴雪及其中尺度系统发展和演变 [J].
刘宁微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129-135
[7]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J].
胡中明 ;
周伟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105-110
[8]   北京一次突发性降雪的云场结构特征分析 [J].
潘晓滨 ;
王舒畅 ;
李毅 .
气象科学, 2005, (02) :111-117
[9]   非地转湿Q矢量在云南冬季强降水中的分析应用 [J].
郭荣芬 ;
李英 ;
杨向东 ;
周翠芳 .
气象, 2005, (02) :12-16
[10]   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气象学报, 2000, (04) :43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