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被引:95
作者
胡中明
周伟灿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系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关键词
暴雪; 高低空急流; 热力结构; 条件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5.05.015
中图分类号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1—2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是暴雪区水汽的提供者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雪区还具备上冷下暖热力不稳定条件,暴雪区是北支锋区南压的结果。暴雪区的对流不稳定高度位于850 hPa,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低空急流对湿位涡的输送,使得暴雪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加强,有利于暴雪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一次东北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黄泓 ;
张铭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83-87
[2]   长江流域不同区域暴雨发生机理的比较研究 [J].
张海霞 ;
周伟灿 ;
黄昌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1) :21-27
[3]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分析 [J].
王文 ;
程麟生 .
兰州大学学报, 2001, (01) :109-120
[4]   “96·1”暴雪线性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J].
王文 .
新疆气象, 1999, (05) :13-15
[5]   湿位涡与锋面强降水天气的三维结构 [J].
刘还珠,张绍晴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6, (03) :275-284
[6]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J].
吴国雄,蔡雅萍,唐晓菁 .
气象学报, 1995, (04) :387-405
[7]   锡盟大雪过程和“77.10”暴雪分析 [J].
王文辉 ;
徐祥德 .
气象学报, 1979, (03) :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