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多样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被引:10
作者
王义遒
机构
[1] 北京大学 教授
[2] 北京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和谐社会; 多样化; 高校定位;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07.11.003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均衡发展,这三个领域内不同分工、类型、层次的部门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证。教育是为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的,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到上述均衡和协调发展是否能顺利实现。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而每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又要求有各种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既表现在类型、专业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层次、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当前,高等学校办学趋同化对实现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造成不良影响。笔者从论述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开始,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办学趋同化现象的危害,特别是人才培养类型和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详细阐述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各种具体要求,说明高等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针对学校的区位、行业和传统优势找准在服务面向、专业取向、人才导向上的独特地位,发展自己的特色。分析了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可行性,指出只有多样化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对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人才需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规模,提高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高校的恰当定位为什么这么难 [J].
王义遒 .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02) :1-5
[2]   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 [J].
王义遒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 (04) :17-22
[3]  
大学精神[M]. 文汇出版社 , 杨东平主编, 2003
[4]  
现代大学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rnFlexner)著, 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