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异常高压及成藏响应

被引:8
作者
万晓龙
邱楠生
李亮
曾溅辉
机构
[1]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2]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4] 北京 昌平 
[5] 陕西 西安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异常高压; 幕式排烃; 成藏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异常高压分布和砂岩透镜体成藏响应特征分析后认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沙三段主要处于下部异常高压体系中;平面上,该高压体系的分布基本上与生油洼陷一致——北部陡坡带压力系数较高,南部缓坡带压力系数相对较低,这与欠压实发育带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也就证实了欠压实和泥岩成熟生烃作用是导致东营凹陷沙三段普遍超压的重要因素;包围在异常高压泥岩中的透镜体处于低势区,在泥岩和砂岩流体压力差异作用下,泥岩破裂,发生幕式排烃作用;砂体在烃类充注之后,也形成与烃源岩平面分布规律相似的较高的流体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超压特征及分布规律 [J].
邱桂强 ;
凌云 ;
樊洪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71-75
[2]   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3, (01) :78-86
[3]   东营凹陷油气流体运移模式探讨——来自沸腾包裹体的证据 [J].
邱楠生 ;
张善文 ;
金之钧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4) :403-407
[4]   油气成藏的脉动式探讨 [J].
邱楠生 ;
金之钧 .
地学前缘, 2000, (04) :561-567
[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郑和荣 ;
黄永玲 ;
冯有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67-70+113
[6]   油气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渐变与突变 [J].
王志欣 ;
张一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34-38+42
[7]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J].
邱楠生 ;
金之钧 ;
胡文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95-97+103
[8]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J].
曾溅辉 ;
郑和荣 ;
王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4) :60-63
[9]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J].
杜栩,郑洪印,焦秀琼 .
地学前缘, 1995, (04) :137-148
[10]   山东东营凹陷泥岩压实作用及油气初次运移问题探讨 [J].
陈荷立 ;
汤锡元 .
石油学报, 1983, (02)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