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研究与进展

被引:33
作者
张燕
丁建国
赵光
机构
[1] 江苏大学体育部
关键词
疲劳; 运动过度; 综述文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先进检测技术的逐步应用,对运动性疲劳机制有更深层的了解。通过查阅和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阐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01/2005-12有关运动疲劳机制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fatigue”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English,同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运动疲劳”。资料选择:对相关资料汇总进行初审,采纳标准:①关于人体肌肉疲劳生理学机制。②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研究进展等。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9篇,其中26篇关于运动疲劳机制的研究,9篇关于运动疲劳的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4篇相关研究综述。资料综合: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对于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已经从单位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向着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单一因素的致疲劳理论,已经逐渐被综合性疲劳理论所替代。目前比较公认的产生疲劳的机制有3种学说,即能源枯竭学说、乳酸堆积学说、神经疲劳学说。结论:对疲劳的研究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至今还没有人能说清楚引起疲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单独用某一学说或理论去解释所有运动疲劳是不可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