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移动性的时空解析

被引:9
作者
田静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移动性; 流动空间; 无时间之时间; 中间时空; 时空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移动性是手机区别于其他媒介的唯一特性,对手机媒介的分析要从其移动特性入手,而移动性的内涵自然指向了时空维度。移动信息时代的手机,将人彻底从具体地点中解放了出来,人们脱离了现实语境和文化,一定程度上抛弃个体的意义,以单纯的抽象个体的姿态随时投身于那个流动不羁又转瞬即逝的"无处之处"和"无时之时"。人们常常处于身体"在场"而注意力"缺场"的分裂状态,而所谓的"在场"也在移动中变迁,所谓的"缺场"更是随着注意力被牵引而快速频繁的切换。同时,人们对移动时代出现的更多的"闲置"时空进行了社会化生产和利用。时空被更高密度压缩,又被叠加而增厚,同时它变得极度短暂和无序。这样的新时空特性必然带来一系列全新的时空体验和社会变迁。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新媒体时空观与社会变化:时空思想史的视角 [J].
何镇飚 ;
王润 .
国际新闻界, 2014, 36 (05) :33-47
[2]   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 [J].
李彬 ;
关琮严 .
国际新闻界, 2012, 34 (05) :38-42
[3]   论吉登斯、哈维、卡斯特对现代社会的时空诊断 [J].
牛俊伟 ;
刘怀玉 .
山东社会科学, 2012, (03) :24-29
[4]   “身体在场”:网络交往研究的新视角 [J].
金萍华 ;
芮必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05) :12-16+109
[5]   媒介时间论——针对媒介时间观念的研究 [J].
邵培仁 ;
黄庆 .
当代传播, 2009, (03) :21-24
[6]   手机传播中的时空重塑——2000年以来国外学者关于手机与时空关系研究述论 [J].
季念 .
文艺研究, 2008, (12) :62-72
[7]   媒介时间的来临——对传播媒介塑造的时间观念之起源、形成与特征的研究 [J].
卞冬磊 ;
张稀颖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 (01) :32-44+95
[8]   当代社会变迁之技术逻辑——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理论述评 [J].
谢俊贵 .
学术界, 2002, (04) :191-203
[9]  
社会空间论.[M].潘可礼.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978-7-5117-1456-5
[10]  
现代性的后果.[M].(英) 吉登斯 (Giddens;A.) ; 著.译林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