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土中国背景下的乡村纠纷研究

被引:5
作者
栗峥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关键词
离土境遇; 纠纷解决; 调解机制; 制度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当下中国乡土社会的最大特征是"离土"。城乡的巨大流动动摇了中国乡村的传统秩序,冲破了差序格局的边界,个体得以迅速崛起。流动所带来的个体化广泛渗透入社会领域、家庭结构和私人空间之中,它直接决定了村民生存的逻辑,同样也决定着面对纠纷时的立场、观点、方式与解决办法。在此影响下,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的巨大变化也消解了乡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导致乡村纠纷解决上的乱象局面。在离土情境下,调解的作用逐渐减弱,原有的"实质性解决"蜕变成为"形式性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1+75 +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政策激励型表达: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一个分析框架 [J].
王德福 .
探索, 2011, (05) :147-153
[3]   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 [J].
田先红 .
古今农业, 2011, (03) :11-20
[4]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5]   混混、乡村组织与基层治理内卷化——乡村混混的力量表达及后果 [J].
李祖佩 .
青年研究, 2011, (03) :55-67+95
[7]   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 [J].
欧阳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4) :15-20
[8]   论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J].
贺雪峰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2 (06) :45-61+97
[9]   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 [J].
申端锋 .
开放时代, 2010, (06) :5-23
[10]   县乡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式 [J].
吴理财 .
江汉论坛, 2009, (06)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