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西方化与本土化——新时代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质与方向

被引:47
作者
洪大用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学; 话语体系; 本土化; 马克思主义;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8.01.001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需要坚定发展方向、回应实践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同时注重话语体系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力。话语体系作为一个学科的表征乃至组成部分,其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发展的程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需要认清其与社会学中国化或者本土化的区别和联系,要超越西方化与本土化。要在科学思想指导下,以推动和引领世界社会学发展为目标,增强回应当代世界与中国实践重大议题的能力,提升话语影响力。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至少涉及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交流和学者素质等多个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242 +24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J].
景天魁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4) :1-7
[2]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J].
景天魁 .
学术界, 2014, (09) :20-33+307
[3]   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发展 [J].
郑杭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27-34+4+220
[4]   理解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 [J].
洪大用 .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5) :21-26
[5]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J].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5) :1-7
[6]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J].
费孝通 .
学术研究, 2003, (07) :5-9
[7]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5-16
[8]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 [J].
费孝通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1) :37-51+204
[9]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15-22+158
[10]   重建社会学的又一阶段 [J].
费孝通 .
社会, 1986, (02)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