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

被引:5
作者
洪大用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可持续性; 社会学;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0.05.053
中图分类号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集中讨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以及中国社会变迁对于社会学发展的意义。我们认为,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社会整体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个体或小群体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可持续性;是兼顾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可持续性。认识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需要用辨证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应当避免结构主义倾向,不能把中国与世界割裂开来。当前中国社会中同时并存着不可持续因素与可持续性因素,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政府追求可持续性的新战略。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中国社会学深入反思其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位置,反思社会学者与其所研究的对象——社会之间的关系,拓展对于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同时要求中国社会学者保持理论自觉,致力于发展出整合的社会学,不断创新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J].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5) :1-7
[2]   论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 [J].
郑杭生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1) :64-69
[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 人民出版社 ,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