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电子证据时代的到来
被引:58
作者
: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樊崇义
李思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李思远
机构
:
[1]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来源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
/ 37卷
/ 02期
关键词
: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规则;
电子证据时代;
司法证明时代;
D O I
:
10.19563/j.cnki.sdzs.2016.02.014
中图分类号
:
D925.13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电子信息工具的普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利用网络、信息等进行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的现象。我国修改后的三大诉讼法都将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纳入其中,使得这种新兴证据不仅在立法中终于名正言顺,而且在进行刑事控辩、民事举证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但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使得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全、审查、判断、运用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电子证据应有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电子技术的革命并不能直接带来司法证明的改变,只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改变与完善,才能真正迎来了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刑事证据新分类: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樊崇义
李思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李思远
[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
(01)
: 84
-
88
[2]
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莹
[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03)
: 73
-
77
[3]
电子证据——证据学的一个新领域
徐静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
徐静村
[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 1
-
2
[4]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品新
[J].
法商研究,
2002,
(04)
: 37
-
44
[5]
证据法要义[M]. 法律出版社 , 毕玉谦主编, 2003
[6]
电子证据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主编, 2002
[7]
证据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卞建林主编, 2002
[8]
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樊崇义等著, 2001
[9]
民事诉讼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常怡主编, 1994
←
1
→
共 9 条
[1]
刑事证据新分类: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樊崇义
李思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李思远
[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7
(01)
: 84
-
88
[2]
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莹
[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03)
: 73
-
77
[3]
电子证据——证据学的一个新领域
徐静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
徐静村
[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 1
-
2
[4]
论电子证据的定位——基于中国现行证据法律的思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品新
[J].
法商研究,
2002,
(04)
: 37
-
44
[5]
证据法要义[M]. 法律出版社 , 毕玉谦主编, 2003
[6]
电子证据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主编, 2002
[7]
证据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卞建林主编, 2002
[8]
刑事证据法原理与适用[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樊崇义等著, 2001
[9]
民事诉讼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常怡主编, 199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