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刑事证据新分类: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
被引:13
作者
: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樊崇义
[
1
]
李思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李思远
[
2
,
1
]
机构
:
[1]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2]
“
来源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年
/ 17卷
/ 01期
关键词
:
客观性证据;
主观性证据;
新分类;
口供中心主义;
客观性证据为中心;
D O I
:
10.13967/j.cnki.nhxb.2016.0014
中图分类号
: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口供中心主义"的做法,有利于刑事冤假错案的防范与纠正。在证据新分类的指引下,公安机关要转变口供至上的理念,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并重;检察机关要合理引导、深入挖掘,把紧客观性证据审查关口;审判机关要综合全案进行审查判断,发挥审判的终局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客观性证据中心主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思远
[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0
(04)
: 117
-
124
[2]
论客观性证据审查应用模式
沈立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
沈立国
[J].
行政与法,
2014,
(11)
: 107
-
118
[3]
论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樊崇义
赵培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赵培显
[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1)
: 3
-
8
[4]
死刑案件证据审查模式转型实证研究——以刑事证据规则为视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飒
[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3
(01)
: 88
-
92
[5]
电子证据调查指南[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戴士剑, 2014
[6]
电子证据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主编, 2002
[7]
证据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樊崇义主编, 2001
←
1
→
共 7 条
[1]
论客观性证据中心主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思远
[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0
(04)
: 117
-
124
[2]
论客观性证据审查应用模式
沈立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
沈立国
[J].
行政与法,
2014,
(11)
: 107
-
118
[3]
论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樊崇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樊崇义
赵培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赵培显
[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1)
: 3
-
8
[4]
死刑案件证据审查模式转型实证研究——以刑事证据规则为视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飒
[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3
(01)
: 88
-
92
[5]
电子证据调查指南[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戴士剑, 2014
[6]
电子证据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主编, 2002
[7]
证据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樊崇义主编, 200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