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43
作者:
杜世州
[1
,2
]
曹承富
[1
,2
]
张耀兰
[1
,2
]
赵竹
[1
,2
]
乔玉强
[1
,2
]
刘永华
[3
]
张四华
[3
]
机构:
[1] 不详
[2]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
[3] 不详
[4] 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5] 安徽省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
[6]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运筹技术,在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济麦20、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公顷产量9 000 kg以上)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307.5~322.5 kg(其中化肥氮270 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济麦20、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的增大而递增,并与此期追氮比例呈极显著简单直线正相关或二次曲线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烟农19和皖麦50的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生育进程而渐降,分蘖期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以上结果说明,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的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a的超高产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27 / 103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