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论的角度看个人的环境责任

被引:3
作者
王现伟
机构
[1]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环境责任; 公共责任; 理性; 个人;
D O I
10.16397/j.cnki.1671-1165.2017.02.009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传统伦理中的"责任"只是人对人的责任,忽视了对人的环境责任的讨论。根据罗尔斯顿等人的看法,自然物也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并且是和人一样的主体;自然物继续以原有的状态存在下去,是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权利。根据这种观点,人们对自然承担责任就被看成了自然提出的要求,环境责任其实是自然对人发出的命令。这种自然主义的解释立场,因为忽视了人自身所具有的主动性,也无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差异性,就不能充分理解环境责任的合理性。实际上,责任意识的建立和发展与人的理性紧密相关,只有人的理性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唯一能对行为的做与不做作出理性选择的因素,是唯一能负起环境责任的道德主体。但人的能力是存在差别的,每个人能够承担的环境责任也不一样。在环境责任的认定方面,我们非常需要关心的一对概念就是集体责任和个体责任。由于人类行为的集体性及其后果的累积性,一些集体行为的长期后果很难归咎到具体的行为者。但是,如果离开了个人对责任的实际承担,所谓的集体责任很有可能演变成"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因此,人们应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性,并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承担起与个人能力相应的环境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国家的国际环境责任 [J].
刘湘溶 ;
刘雪丰 .
湖南社会科学, 2004, (01) :76-78
[2]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J].
郇庆治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4) :89-96
[4]  
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 Hans Jonas. . 1985
[5]  
理性化及其限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苏国勋著, 1988
[6]  
存在与时间[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 2006
[7]   理性与生活意义——关于责任伦理的思考 [J].
潘自勉 .
广东社会科学, 1991, (03) :41-48
[8]   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 [J].
马燕 .
现代法学, 2003, (05) :114-117
[9]   论公司的环境责任 [J].
白平则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30-35
[10]   政府环境责任理论基础探析 [J].
巩固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