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燃煤电站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

被引:31
作者
杨勇平 [1 ]
张晨旭 [1 ]
徐钢 [1 ]
黄圣伟 [1 ]
宋晓娜 [2 ]
机构
[1] 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
[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实习中心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机炉耦合; 热集成; 综合优化; 余热利用; 热力学分析; 技术经济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02.015
中图分类号
TM621 [火力发电厂、热电站];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针对传统电站机炉两侧在热质传递过程中均存在的"能级不匹配"现象。文中提出一种新型机炉耦合热集成系统,该系统基于炉侧空气吸热过程、汽轮机回热过程的能量品位变化规律,提出将炉侧与汽机侧的吸热和放热过程充分交叉融合,通过机炉之间烟气、蒸汽、给水和空气等多工质传热过程间的充分集成,更好地实现空气预热过程和回热加热过程的能量梯级利用。结合某典型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新型热集成系统的传热特性和节能收益。结果表明:新型热集成系统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4.02 g/(kW-h),年节煤收益达1 525.49万元,系统节能效益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 [J].
杨勇平 ;
杨志平 ;
徐钢 ;
王宁玲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23) :1-11+15
[2]   电站锅炉余热深度利用及尾部受热面综合优化 [J].
徐钢 ;
许诚 ;
杨勇平 ;
黄圣伟 ;
张锴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4) :1-8+15
[3]   700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设计及分析 [J].
蔡小燕 ;
张燕平 ;
李钰 ;
黄树红 ;
高伟 .
动力工程学报, 2012, 32 (12) :971-978
[4]   我国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J].
冯伟忠 .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1, 27 (05) :417-422+426
[5]   未来低碳煤电技术的发展之思考 [J].
冯伟忠 .
上海节能, 2011, (08) :1-6+10
[6]   700℃等级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发现状及国产化建议 [J].
纪世东 ;
周荣灿 ;
王生鹏 ;
姚惠珍 .
热力发电, 2011, 40 (07) :86-88
[7]   前置式液相介质空气预热器经济性分析及热力系统优化 [J].
陆万鹏 ;
孙奉仲 ;
史月涛 ;
高明 ;
赵元宾 ;
黄新元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 31 (11) :6-10
[8]   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技术集成化发展探讨 [J].
龙辉 ;
严舒 ;
王盾 .
电力建设, 2011, 32 (02) :71-75
[9]   低温省煤器在火力发电厂中的运用探讨 [J].
刘鹤忠 ;
连正权 .
电力勘测设计, 2010, (04) :32-38
[10]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 [J].
赵之军 ;
冯伟忠 ;
张玲 ;
于娟 ;
胡兴胜 ;
殷国强 .
动力工程, 2009, 29 (11) :994-99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