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网络、收入状况与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基于闽豫川农户调研数据

被引:15
作者
杨思宇 [1 ]
杨龙 [1 ]
李羿枝 [1 ]
谢昌凡 [2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虚拟社会网络; 收入水平; 农村环境; 治理; 支付意愿; 两部模型;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21.0013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究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对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福建、河南和四川3省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部模型,将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分为参与意愿和支付水平,分析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状况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探讨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60.98%的农户愿意为改善村庄环境支付费用,具有参与意愿的农户平均支付水平为429.08元。农户之间虚拟社会网络存量分布较不平均,有较多农户虚拟社会网络存量尚处于较低水平,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虚拟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均对农户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群体差异。农业收入越高的农户参与意愿越高。虚拟社会网络的拓展有利于缓解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在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时所面临的不利影响。因此,提出应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改善农户用网环境;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活力,改善农户收入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451 / 4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